首页 > 政策法规 > 化工企业已成水源隐患

化工企业已成水源隐患

日期:2013-1-8 9:55:42

化工企业已成水源隐患

 

       中国青年报消息,近年来,大江大河附近越来越密集的化工企业已经成为饮用水源最大的隐患。全国约81%的化工石化项目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2012年6月27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存在水源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供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

  据水利部2007年对全国661个建制市和1746个县级城镇的4555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显示,约14%的水源地水质不合格,环境保护部2011年对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显示,约35.7亿立方米水源水质不达标,占总供水量的11.4%。

  杜鹰还特别指出,湖泊富营养化,蓝藻水华频发,河流型水源地安全隐患多导致极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大量工业项目布设在江河沿岸,不少尾矿库位于饮用水水源上游,大江大河及周边的流动源污染风险较大,直接威胁饮用水安全。

  现实的情况是,近年来,饮用水突发事件处于高发态势。“十一五”期间,全国发生的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中,涉及饮用水安全的占70%,而且都经历了很长时期才消除了污染影响。

  在环保部有关负责人看来,与饮水突发事件高发态势不相适应的是,饮用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企业的应急准备不足:应急预案粗放、可操作性差,相关部门联动和跨界联动机制未建立,发生爆炸、火灾、泄漏、翻车事故后,消防水外排影响到饮用水水源地事件屡屡发生。

  饮用水源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亟待建立

  江河沿岸的工业项目成饮用水源隐患的问题,已引起环保部门重视。2011年9月,环保部专门召开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要求各地尽快落实水源地风险防范措施,全面提升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基本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全过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事实上,“十二五”规划也已经提出,这个5年,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防范环境风险,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就如何构建饮用水源的环境应急体系,是有明确而细致的方案的,包括要求各地尽快建立起水源地风险源管理系统,落实风险源的风险防范主体责任;地方政府要构建水源地连接水体风险防控屏障,在重要的连接水体上建设风险防控工程,制定风险防控方案,有手段、有措施控制污染范围等。

  应急体系还包括要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凡是水源地可能受到跨界污染影响的,上下游都要建设跨界预警信息交流平台,及时通报有关信息。

  一位长期从事环境执法监管的官员说,自从松花江事件之后,国家层面排查、应急的规则制度已经出台了不少,环保部也组织过多次的拉网式排查,可为什么一个企业污染一条河的事故还会屡屡上演?关键是企业的重视不够,地方的监管不够。

  国家层面的排查,一年到每个省份也就一两次,如果光指着这一两次高级别的监管,根本制约不了环境违法行为,也做不好事故的应急处置。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