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解读之九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解读之九

日期:2012-2-23 8:58:21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解读之九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当今世界经济社会格局变革新趋势,着眼于中国经济社会迈入新阶段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并对全面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十一五”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进展

  “十一五”期间,各地把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作为推进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工业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大幅提升。钢铁、石化、航空、电子等行业涌现出一批关键业务系统实现综合集成应用的本土企业,部分企业的业务集成、管控衔接、产销一体化水平已居全球领先地位。装备、船舶、汽车、家电、有色、纺织等行业骨干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工艺、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单项应用已比较成熟,关键业务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开始全面起步。

  二是支撑“两化”融合的信息技术装备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档数控设备和装备等一大批重大科技专项部署实施,支持了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数控机床、研发设计工具、生产执行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型立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研制成功,华中数控“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了60%。

  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围绕服务中小企业集群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信息化服务体系。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已覆盖全国地级市,全国45个城市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中心,“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网络联保贷款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微贷”的融资模式纷纷涌现。

  四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快速扩张,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5万亿元。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成为工业企业购销的重要渠道,以及整合客户、供应商资源的重要手段。涌现出一批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的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和网络营销的利用率达到42.1%。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两化”融合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企业“两化”融合总体上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集成应用和协同应用水平亟待提高,信息化支撑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二是面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生产性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不足,我国信息技术企业大部分居于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低端,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仍然薄弱。三是支撑“两化”融合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仍然缺乏,芯片、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领域的绝大部分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由国外企业掌控。四是“两化”融合工作体系尚不健全,围绕支撑“两化”融合的相关资金、政策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

  二、深刻把握当前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进入新世纪,全球信息化发展步入全面普及、融合创新、加速转型的新阶段,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革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重塑竞争格局的引领支撑作用和潜力日益凸显。

  信息化加速重构全球制造业的生产组织体系。当前,全球产业竞争,已不仅是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管理的竞争,也是生产方式的竞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没有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就不会有竞争优势的超越和领先。

  各国正积极谋划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蓝图。发达国家正在重新审视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把信息化作为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先进制造联盟计划》以及欧盟《数字行动议程》、日本《智能日本计划》等战略的实施表明,发达国家试图巩固装备制造、船空航天、基础电子领域的传统优势,强化钢铁冶金、能源化工、电力交通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各国围绕物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正愈演愈烈。

  信息化正在重塑企业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历了单项业务应用普及,正在走向多业务综合集成、产业链协同应用的新阶段。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工业电子等技术在制造业的普及深化,正在构建协同化创新体系、智能化工业装备、柔性化生产方式以及精准化管理模式,企业围绕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功能拓展、生产效率提高、交易精准便捷、客户高效服务,不断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三、关于“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就是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制造装备、业务流程、生产要素等产业体系中的全面渗透、广泛应用和深度集成,建立更具竞争力的新型生产模式、组织体系和产业形态,不断增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建立新型工业化体系。

  当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方向是,实现信息技术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协同应用转变,从局部流程优化向全业务流程再造转变,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的生产方式转变,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一体化的产品服务组合转变。

  按照《规划》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力争实现: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ERP普及率达到80%。

  四、“十二五”时期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落实中央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完善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的层次和水平。

  (一)着力提升“两化”融合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是支撑“两化”融合发展的“装备部”。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影响了我国“两化”融合的进程、深度和广度。要按照“需求牵引、多业联合、协同攻关、重点突破”的思路,以增强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能力为重点,提升支撑“两化”融合的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和软件。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和技术改造,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间协同创新,加快汽车电子、船舶电子、机床电子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提高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建立重点产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二是提升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控制系统和装备为重点,支持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以及重大智能制造集成装备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提高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在重点行业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及关键执行和传动基础零部件,以及大型成套流程型制造装备和离散型制造装备,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

  三是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推动大型工业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商务协同应用,推动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向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升级。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

  (二)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是“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标志,是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重要,是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应围绕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构建工业生产新型的创新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和营销体系。

  一是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增强创新能力是推进我国制造业由价值链低端跃升,加快推动工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要把增强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支持研发设计工具与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行业规范的有机融合,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设计,推动机械、汽车、船舶、电子等行业研发设计能力的增强和效率的提升,建立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提高家电、服装、家具、玩具等行业的个性化设计水平。

  二是推动生产过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深化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是推进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的基础,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推进的艰巨任务。提高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支持机械、船舶、汽车、纺织、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极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支持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纺织、造纸、医药等行业加快普及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提高大型装备的集成应用水平。

  三是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要适应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制造、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实现产销一体、管控衔接和集约生产,促进企业组织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深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四是推广普及CIO制度,加强“两化”融合培训。完善中央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健全企业信息化领导机构,鼓励各地国有企业监管机构建立信息化评级和考核体系,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装备制造和信息领域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信息领域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大力培养各领域的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三)不断完善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和引导体系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营造“两化”融合的良好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协调合作,不断优化“两化”融合的政策和引导体系,努力开创“两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加快发展和完善行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要把完善行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一批主体多元化、服务便捷化、机制多样化的地方“两化”融合促进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剥离重组示范工程,提升面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和水平。通过引导资金、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形式,支持面向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

  组织广泛开展典型示范和行业评估工作。鼓励和支持地方树立示范企业、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树立以评估促进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工作,加快建立第三方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为主线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开展自评估,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积极推进区域“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