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成为石化行业主流

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成为石化行业主流

日期:2010-8-16 14:19:37
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成为石化行业主流

 

    近年来,我国石化产业高速发展,工业产值、利润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年增幅均在20%以上。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石化产业大国,但离石化强国的目标还存在差距。由于多年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模式发展,行业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增长基础也不扎实等矛盾逐渐凸显。“十二五”期间,石化工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通过大型化、一体化实现产业升级,将成现代石化业发展的主流。

    当前,世界炼化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油价持续走高,重质低质原油供应比例增大;炼油企业面临从清洁燃料向低碳燃料转变,新建和改造炼厂的投资将大幅度攀升;石化产品需求不均衡,部分石化产品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石脑油原料紧缺,丙烯缺口将越来越大。应对这些挑战的最佳对策就是实现大型化、炼化一体化。

    通过炼化一体化多生产低成本的乙烯、丙烯、苯和对二甲苯是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关键。其关键技术,一是石油化工型催化裂化技术,二是生产对二甲苯和苯的组合技术,三是甲醇制烯烃技术。对我国炼化企业来说,要充分利用石油资源,努力提高轻油收率;通过催化裂化多产丙烯和芳烃料,用最新一代技术提高对二甲苯收率,缓解化工轻油不足的矛盾;通过装置大型化实现企业大型化,减少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依靠技术进步,应对周边国家竞争,开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传统的增长模式已无法适应石化行业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我国石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而高端产品供应不足,需高价进口。其次,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保压力也是行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突出难题。

    总体来看,我国石化企业小而多,布局分散,行业竞争力不高。例如,我国炼油厂平均规模仅为美国、日本的1/3,韩国的1/8;合成氨生产企业约500家,其中产量不到5万吨的230家,前十大企业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2.8%;烧碱生产中前十大企业产量仅占全国的27%;部分企业既不靠近原料产地,也不靠近消费市场,物流成本极高,布局极不合理。

    调整石化产业结构是解决多年粗放型发展所累积的大量矛盾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等专家认为,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二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三是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四是国内与国际的关系。既要立足国内石化产业实际和自身优势,又要树立全球视野,瞄准国际石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推动我国石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网站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