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盐化工:粗放式增长亟须转型

盐化工:粗放式增长亟须转型

日期:2009-5-14 14:30:17

盐化工:粗放式增长亟须转型

 

    在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盐化工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在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强大信心和果断的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国内市场呈现出逐渐恢复的势头。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化处副处长孙丰阁上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测,我国盐化工消费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仍有一定增长空间,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构调整优于产能扩张
                                    
    据介绍,盐化工产业不仅提供了“三酸两碱”中的烧碱、纯碱和盐酸,而且可以向下游延伸生产PVC、甲烷氯化物、环氧丙烷、TDI和MDI等多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盐化工产品的需求也会继续扩大。但近年来,我国盐化工产能增长过快,已经呈现出较明显的过剩态势。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更使我国的盐化工行业雪上加霜。
                                    
    孙丰阁表示,盐化工市场短暂的困难,并没有消减各地政府高涨的招商引资热情和企业扩能改造、做大做强的决心。但是,今后的发展思路不应再以单纯的扩大产能为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包括以氯碱企业之间相互整合为核心的产业优化,以增加重质纯碱、大颗粒氯化铵以及高端氯加工新材料比例为重心的产品结构调整等。
                                   

    外向投资胜过单纯出口
                                    
    孙丰阁认为,应该谨慎对待原盐扩能与“两碱”扩大出口问题。近年来,我国“两碱”出口增长迅速,2008年均超过了2000万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国外发达地区不鼓励发展高耗能、高排放的盐化工产业所致。相对低廉的煤炭供应及环保成本,促使我国的盐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优势,促进了出口量的增加。
                                    
    虽然自2009年起,我国重新恢复了纯碱、PVC等盐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但从国内的能源和环境支撑条件及与国外的竞争力对比看,我国的盐化工还不具备成为外向型行业的绝对优势。与此同时,我国已掌握了世界先进的纯碱和氯碱生产技术,具备了走出国门的技术支撑和资金实力,应通过加大海外直接投资推行国际化经营战略。
                                    
    据悉,我国“两碱”的出口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南亚一带经济发展很快,对“两碱”及PVC等氯产品的需求增长很快,自身也具备发展盐化工的资源条件。因此,我国“两碱”大型企业或投资商可以考虑到国外收购企业或投资建厂,这也是我国盐化工行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地制宜谋盐化工发展
                                    
    目前,我国已探明盐矿储量超过4000亿吨,盐的年产量为6000多万吨,资源保障程度超过500年,可以满足制盐工业长期快速发展的需求。但是,盐化工行业主要通过煤化工的竞争力体现出来,应该理性看待各地拥有的盐资源优势。孙丰阁指出,考虑到我国东西部鲜明的市场和资源分布冲突,不同地区的盐化工产业发展与项目投资应遵循不同的思路。
                                    
    如今,环渤海地区和江苏省的生产能力已超过全国的50%,海盐产能稳中有降,不宜再规划大型纯碱项目。沿海地区的大型盐化工企业应积极探索海水淡化与盐化工生产的结合,利用海水淡化技术生产纯水,联产水合硫酸钙、溴、镁、钾等化工产品,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盐化工产品竞争力。
                                    
    中部地区的盐资源基本是以卤水方式生产,环境相对比较敏感,废水处理和固体废渣利用比较紧迫,因此不宜建设氨碱装置。该地区应该采取盐碱联合的园区化发展道路,氯碱项目密切与卤水的采集和输送工程结合,形成以卤水采集、输送、精制、氯碱及下游氯、碱、氢深加工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西北部地区的湖盐及煤炭资源丰富,适合采用氨碱工艺发展纯碱。但青海柴达木地区规划建设的纯碱规模超过500万吨,西北当地的市场容量小且远离东部市场,因此近期不宜再规划建设大型纯碱装置。该地区应充分利用能源、资源的优势,建设以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为核心的大化工集团,走煤-盐-电-碱-建材的大联合发展道路。

 

信息来源:中化新网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