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疏导互为依存
有保有压,各有侧重,这是贯穿于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主导思想。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我们不难发现,要压要控的产能基本都处在产业带的低端产品行业。身处其间的企业在价格战的白热化竞争中应该深有体会。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将这个供远大于求的矛盾暴露得更加彻底。从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石油和化工行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形成大体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短缺经济时代的历史遗存,而且这部分产能没有得到适时的更新换代;二是随着原油价格逐步攀升带动石化产品的逐步走高,出于对高利润的追逐,全国遍地开花新上马的项目。其共同特点是,资金和技术门槛低,资源和环境消耗高。其后果是,造成产业竞争无序,也造成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对于这些落后和过剩产能,需要通过行政和市场化的双重手段,实现淘汰。
煤化工则是一个例外。尤其是新型煤化工,其资金和技术门槛都很高。但它在我国的超常发展速度却令人咂舌。据统计,至2008年底,各地在建和拟建的煤制油项目规模,已经超过了上千万吨。“十一五”期间,有意向投资煤制油的各路资金居高不下。目前甲醇过剩苗头已经显现,不仅占用大量生产要素,而且引发市场恶性竞争。
煤化工投资过热源于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不断高涨,使得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产品在生产上具备了巨大的成本优势,从而成为相应石化产品的最具竞争力的替代产品。但国际原油价格经过一轮“过山车”后,正处于低位徘徊。失去成本优势,煤化工行业只能步入一个利空的进退维谷境地。而且,煤化工技术相对不成熟,除资源局限外,投入大,见效周期较长,环境保护和高耗水等问题成为煤化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此,国家发改委早在2006年和2008年已3次紧急叫停煤化工项目。而传统的煤化工,因为产能尤其是焦炭与电石产能的严重过剩,曾经让这个产业吃尽了苦头。
无论是落后和过剩项目,还是投资过热的煤化工,规划用“控制”、“淘汰”、“停止”、“遏制”等力量型词汇表明了国家的坚决态度,其遵循的原则是,总量控制,也就是保持供需平衡。如此坚决的态度,看起来是堵截和把控,实则是疏浚和引导。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严控,必定会导致新一轮的盲目扩张,带来新一轮的重复建设,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陷入新一轮的无序竞争。产业又何谈振兴呢?因此,建立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准入门槛,鼓励发展高端产业,通过总量控制与疏导,石化产业振兴才大有希望。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