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从容应对危机 放眼长远发展

从容应对危机 放眼长远发展

日期:2009-3-2 8:46:15

从容应对危机 放眼长远发展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面临滑坡的风险日益加大,实体经济已经开始新一轮的策略调整和积极应对。作为世界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有观点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已成为国际资本、产业和技术转移的理想地。为此,本报采访了多家对在华发展颇具信心的外资企业,从他们在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发展策略中,不难发现,立足中国市场,增强竞争实力,已成为他们谋求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巴斯夫:加强在华发展 投资战略不变
                                   
  日前,巴斯夫首次为国内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设立了“最佳服务供应商奖”(又名‘神行太保奖’),首批获奖的企业有上海景源运输有限公司、苏特恩斯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及上海密尔克卫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2月13日,在上海举办的颁奖大会上,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郑大庆表示:这个奖项实现了巴斯夫与其供应商共同打造中国化工与物流行业合作新模式的承诺。严格的EHS标准,不仅是双方合作的硬性指标,也是巴斯夫支持供应商拓展业务,甚至开辟新业务领域的工具。作为有责任感的企业,巴斯夫希望在造福社会、保护环境的同时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郑大庆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还说: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企业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就中国市场而言,机遇仍然很多,巴斯夫会携手服务供应商,寻找机遇,迎接挑战,寻求更大的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巴斯夫近10多年来将亚洲尤其是中国看作全球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事实上,巴斯夫连续投以巨资,在中国市场建设了多个生产基地。其中,总投资约29亿美元的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是中石化和巴斯夫以50∶50的股比共同出资建立的,并已于2005年6月投入商业运营。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体化石化基地包括9套世界级规模的工艺装置,均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和巴斯夫的“联合体”概念。此外,巴斯夫还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了世界级的异氰酸酯和聚四氢呋喃项目。目前巴斯夫在中国地区设有23家全资子公司、10家合资公司,拥有员工6000多名。
                                   
  郑大庆表示:巴斯夫不仅在中国很多地方建立了生产基地,还设立了多个技术开发中心。例如在上海浦东的聚氨酯(亚太)技术研发中心,于2007年建立,持续为中国聚氨酯用户提供解决方案。2007年巴斯夫全球销售额达580亿欧元(2008年年报待出),在中国地区则达到44亿欧元。1998年至2007年的10年间,巴斯夫在中国销售额年增长速度平均达到23%。
                                   
  据悉,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的二期扩能项目,总投资为9亿美元,将在一期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生产市场需要的高附加值化学品。该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环境评估已完成,一旦获批,可按计划在年内进行实质性启动。
                                   
  近年来,巴斯夫已完成了多项收购,其中包括德固赛化学建材、安格催化剂等。巴斯夫还根据市场变化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立了特定的行业团队,强化与建筑、汽车等行业的合作,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创新解决方案。另悉,业内关注的巴斯夫收购汽巴事项,正按原计划进行,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上海赛科:
  发挥“龙头”作用 力扭困局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由英国BP与中石化共同投资,以下简称为上海赛科)日前召开董事会,为尽快扭转当前困难局面,要求公司做好生产经营、改扩建项目、挖潜增效等方面工作。
                                   
  去年,上海赛科经受了“过山跳”式的考验。年初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石化产品价格也随着一路高涨。之后,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原油价格急剧下跌,下游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产品市场需求大幅度萎缩,造成企业原料库存不断上涨,产品积压严重。2008年,上海赛科全年全厂平均开工率为88.4%,低于当年计划的95%;乙烯装置全年开工率为90.7%,生产乙烯93.46万吨,不及2007年的100多万吨,公司成立4年来首次出现亏损,金额高达4.9亿元。
                                   
  今年1月,公司除聚苯乙烯装置外的其它装置都保持较高的生产负荷。尽管1月实现盈利8000万元,但今年公司面临4年1次的全厂停车大检修,要保持较高的装置生产负荷和良好的销售形势,困难重重。上海赛科总经理张志良表示:“我们只要做好打硬仗和攻难关的准备,坚定信心,渡过难关,就完全能做‘石化行业最好、能在市场上继续保持竞争力’的公司。作为上海化学工业区的‘龙头’企业,我们每年要向天原华胜公司、英国璐彩特公司、巴斯夫等提供160多万吨的基础原料,所以做好上海赛科的工作,不仅有益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对化工区其他企业早日走出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上海赛科正在建立“响应计划”,强化管理,优化运行,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及时调整月度计划、装置生产负荷和产品流向,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力争使装置生产能力保持在95.4%以上。公司还将积极跟踪市场变化,大力开拓新市场和销售渠道。最近上海赛科已在连云港开拓了丙烯腈产品的新市场,并根据产品利润和市场供需情况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预计全年销售量将达到199万吨。
                                   
  为提高区域优化能力,创造更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今年上海赛科将把4年1次的全厂停车大检修与产品结构调整、乙烯扩能项目结合起来,总投资约23亿元,为公司新一轮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海赛科董事会还提出开展挖潜增效项目活动,建立月度跟踪制度,大力节约生产和技改成本,实现“四个方面优化”,即原料优化、公用工程优化、先进控制优化及采购和销售优化,例如在小型资本性改造项目中将实现15%的费用压缩。
                                      
  瓦克化学: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变
                                   
  去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到各行各业。对于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市的瓦克化学集团(以下简称为瓦克化学)来说,各个业务部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如此,去年11月,瓦克化学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施陶迪格在瓦克化学张家港气相二氧化硅工厂投产仪式上表示,瓦克化学在过去的4年里已经在中国投资了1亿多欧元,今后几年还将继续投资2亿欧元。凭借良好的财务状况、面向未来的产品组合以及生产规模和效率的优势,瓦克化学有信心在风险中把握机遇,继续贯彻在华长期发展的战略。

  良好的财务状况
  根据瓦克化学新近发布的2008年度初步数据,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和利润均创新高,销售额增加14%,达到43亿欧元。利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增加5%,达到10.5亿欧元。集团在2008年业务年度的投资额达到约11亿欧元,所有这些投资完全使用营业中的流动资金进行支付。在使用流动资产除去银行负债后,瓦克化学在2008年年底依然盈余近1亿欧元。

  面向未来的产品组合与创新的解决方案
  瓦克化学的产品组合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多晶硅和VAE胶粉/乳液得益于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硅和超纯硅片则直接与数字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联,这些为瓦克化学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同时,瓦克化学积极投身于产品应用技术的创新和本地化。目前,瓦克化学在上海和北京拥有两个技术中心,其中上海技术中心在今年年初刚刚完成了扩建工作,面积翻番,新增了多个应用试验室,为有机硅和聚合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生产规模和效益优势
  综合生产是瓦克化学的一贯理念和实践。目前,瓦克化学和道康宁共同在张家港建设的有机硅综合生产基地通过上下游贯通和物料循环使用,不仅能提高能效和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去年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二期工程建设也正按计划逐步进行。瓦克化学另一新建项目——南京聚合物生产基地同样综合了胶粉和乳液的生产,作为国内最大的同类产品生产厂,具备极大的竞争优势。目前该基地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计划年内将依次投产。
                                   
  除此之外,瓦克化学还拥有专业的业务团队和精简的业务流程。正如施陶迪格所说:“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拜耳:中国市场仍是主要增长点
  如何认识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当前经济带来的影响?日前拜耳集团董事长沃纳·温宁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对待此次危机,如果将公司的短期收益建立在牺牲长期增长的基础上,实属是一个错误。拜耳最近已决定,将2009年度的研发投资增至29亿欧元,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最高的研发预算。持续的成功,需要稳健的业务模型与未来投资做基础,过去公司常常太过于关注短期收益的最大化,所以拜耳需要重新关注整个集团利益的平衡,包括员工的利益。
                                   
  沃纳·温宁说:“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挑战,需要一个全球方案。只要齐心协力,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虽然每个政府的首要目标都是保障国内的就业,但实际条件又因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尽管如此,已有迹象表明诸多国家正在通力合作。在战胜这场危机的斗争中,我们必须避免保护主义的再生,同时还必须遵守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

  据悉,为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拜耳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克目前所遇到的困难。
                                   
  中国是拜耳在亚洲最大的市场,也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份额占拜耳总销售的5%以上。拜耳在中国有20多家公司,其中拜耳材料科技坐落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占地1.5平方千米,计划2012年投资达21亿欧元。拜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拜耳集团大中华总裁柯尼希日前表示,拜耳材料科技业务必须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拜耳密切关注并不断加强其在中国的长期竞争力。只要中国本地有市场,那么金融危机将不影响拜耳在中国的增长。
                                   
  柯尼希分析说:从全球来看,中国市场仍然是拜耳的长期目标和主要增长点;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凭借着中国GDP8%的预期增长,中国今年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虽然金融危机影响我们的出口业务,但拜耳医药保健和拜耳作物科学将坚持实行本地生产和本地供应,所以业务影响不大。
                                   
  据介绍,拜耳在中国的所有公司已采取了必要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公司竭尽全力保障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员工的福利,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以保持在中国和全球的竞争力。柯尼希说,通过实施这些举措,加上来自员工的配合与努力,以及中国政府的支持,拜耳相信能成功地克服目前的困难,并将继续致力于成为中国的长期投资者。
                                   
  2009年2月12日,拜耳医药保健旗下的拜耳先灵医药宣布,在未来5年,将投资1亿欧元在北京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能力。由此,北京研发中心将成为拜耳在德国和美国之外设立的第三个全球研发中心,拜耳将汇集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在北京展开合作,并专注于创新疗法的开发。据拜耳方面估算,中国拥有100亿欧元的相关市场。虽然,在IMSHealth的报告中,拜耳是在华跨国药企中销售排名第一的医药保健公司,但对拜耳来说,中国市场还有很大潜能。
                                   
  除医药产业外,拜耳方面称,2008年至2012年间,拜耳作物科学计划将投资34亿欧元用于研发工作,其中约27亿欧元将用于研究创新的作物保护活性成分。在此期间,公司还计划投资约7.5亿欧元用于开发种子与作物生物技术的全新解决方案。除了诸如昆虫抗药性与除草剂耐性等特性之外,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将更加注重于提高产量以及使作物更具应力耐受性等目标。对此,沃纳·温宁表示,考虑到将来的气候变化,作物生物技术将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