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周长益:走循环经济之路 推进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把抓好工业节能环保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撑和抓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工作部署。那么,目前我国工业节能和综合利用情况如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工业污染给资源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持续支撑的有效途径是什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为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什么贡献,带来哪些机会?近日《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周长益。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记者:目前我国工业行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如何?
周长益: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最大主体,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业,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不到20%,日本不到30%。工业生产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吸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我国工业的化学吸氧量约占总量的40%,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85%。近些年来,国家把工业节能减排作为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目前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量和吨铝的综合电耗水平世界领先。近两年我国工业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高于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幅度,今年上半年,全国的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88%,其中工业下降了5.46%,工业节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不少大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先进的。
“综合利用”是我们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的一个完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推进的,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共伴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工业“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以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目前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情况良好,工业固体类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已达到60%。一些工业危险废物,如化工行业用的废催化剂等的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节能与综合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的:“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具体到工业节能和综合利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生产率低,我国的资源生产率与国外相差了大约10倍。二是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两极分化严重。工业能源利用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好的很好,但数量太少,差的又太差,但数量很多,一些中小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十分严重。三是我国工业占GDP的比重较大,而“两高”行业占工业的比重又太高,这给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增加了难度。四是大量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或责令淘汰的高耗能设备仍在一些企业中生产和使用。五是一些产生量大、对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危害严重的工业固体废物还未能完全得到综合利用。
记者: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意义何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职责和当前工作重点是什么?
周长益:成立节能与综合利用这个司,说明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领会准确、认识到位、落实有力,充分体现了部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决心。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职能,就是推动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包括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等五个方面,其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资源消耗低,实际上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在工业行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推行文明的生产方式,发展绿色工业和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使工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部里成立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专门推进这项工作。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非常重,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也有信心和决心,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将这项工作做好。
按照“三定”方案,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和污染控制政策,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当前工作重点:一是要大力抓好工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要树立新的资源观,抓好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缓解资源供需矛盾,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三是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效益、能循环、可持续的新的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
记者:节能与综合利用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有哪些?当前,工业污染给资源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加以缓解?
周长益:所谓重点行业,主要是指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跟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的节能重点行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和机械。污染排放与能源、资源消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环保重点行业除了上述五个行业外,还包括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重点领域,主要是指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废旧家电、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利用,机电设备的再制造等等。要在这些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一是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尤其要对新上的项目严格把关,率先对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准或审批的项目进行节能审查。比如汶川的重建规划,李毅中部长就明确要求进行节能评估。下一步我们还将研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在国务院提出的“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的总目标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提出包括水泥、焦炭、电池、铁合金、平板玻璃、钢铁、电解铝等在内的11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分年度计划,并将它落到实处。同时还将会同财政部,研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提出资金补助标准、退出条件、人员安置办法等等,逐步建立起淘汰落后产能的激励机制。
三是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的过快增长。要修订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目录,将焦炭、电池、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去只需备案的项目改为核准。另外还将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整“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严格控制初级产品出口,即使在当前出口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也只允许高端产品出口,控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
四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行业节能减排的分类指导,在全面摸清行业现状、潜力的基础之上,研究制定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规划,制定和发布分行业的节能减排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政策。现在我们正在推行能源利用的对标活动,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对照找差距,树立行业能源高效利用的标杆,总结推广先进行业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技术,把行业对标活动真正深入下去,取得实际效果。
五是逐步提高、定期修订重点行业能效和污染排放市场准入标准。对于高耗能、高排放的重点行业,要把能效和污染排放指标作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目前部正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目录,包括制定和修订黄磷、铁合金、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标准。
六是制定和实施重点工业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标准是推动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已经发布了22项工业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当然还主要集中在几个高耗能行业,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下一步我们将在逐步完善现有五个行业能耗限额标准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其他行业的能耗限额标准,并把部的工作重点放在能耗标准的实施上,逐步开展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七是加快淘汰高耗能设备。我们首先要对高耗能设备进行全面摸底,搞清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使用而仍在使用的高耗能设备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重点高耗能设备淘汰规划和推进计划,同时探索新的机制,如节能设备的租赁制等,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淘汰。我们初步考虑用3-5年时间完成对现有高耗能设备的淘汰,而当务之急是要求企业停止生产。另外要配合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落实好符合条件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行鼓励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八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效节能环保设备。这是全社会节能的基础,要以能源的低消耗和环境的低排放为抓手,选择一些终端的耗能设备,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为全社会生产和提供世界一流的能源高效利用和污染低排放的设备,力争打入世界市场。温家宝总理多次称赞的湖南远大空调的例子说明,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也有这个实力,这也是我们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责。
九是着力抓好重大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很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要抓好国务院各项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把工作抓实抓细。目前一些节能效果好的技术推广力度还不够,我们计划在高耗能重点行业,选择一些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投资效益好的重大节能技术,制定出专项规划,加大投入,在全行业推广。
十是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重点工程。抓紧研究提出并实施一批对行业技术进步、管理升级、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工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重点工程,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工程、重点行业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工程、大型用能设备的信息化改造工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工程、机电设备再制造工程等。
十一是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当前很多企业对节能工作重视不够,能源没有计量,无专人管理。要在摸清情况基础上,督促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将能源管理纳入到生产经营管理当中去,真正把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将开展节能管理体系的试点工作,这也是今后在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方面要做的工作。
十二是抓好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要依法开展企业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或污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进行强制审核,提出改进措施。
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记者: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循环经济为运行模式的革新之路,解决好工业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破坏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保证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持续支撑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周长益:循环经济是解决工业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破坏问题的关键,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循环经济三原则:一是减量化,二是再利用,三是资源化。减量化,就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再利用,就是产品的重复使用;资源化,就是将废物当作原材料再回到初始端予以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循环经济法的出台,对推进循环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保障。当然,未来还需制定几十部相关的配套法规,而且有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研究解决。我国自2005年以来开展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育了一批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传统产业的先进典型,在炼铜、造纸等领域节能与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解决了一些世界性难题。而且我国节能与综合利用潜力巨大,一些“双高”行业完全可以用循环经济理念做到高效益、低排放,如何运用新的理念抓好这项工作也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记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为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什么贡献,带来哪些机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于能源节约与资源的综合利用起到怎样的作用?
周长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既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也会给工业行业和信息产业本身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改造提升落后工业和传统产业,推动节能减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上。信息技术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能够直接促进万元GDP能耗下降。例如:我国传统电器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差就差在未能实现与信息化的融合。把信息化和电器制造产业结合起来,就能够从根本上把目前比较落后的电器制造业提升为现代电器制造业,而且据测算,仅此一个领域,信息产业本身的产值就可提高30%。用信息技术改造高耗能设备作用更加明显。信息化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前途无量。信息技术是促进节能与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我们正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寻找突破口,并将狠抓落实,积极推动工业锅炉等高耗能工业设备的技术改造,以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和调节,提升实际运行效率。
转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