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中国倾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倾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

日期:2008-12-9 9:29:29

 中国倾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强烈冲击,中国近期及时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部署,未来两年将安排约4万亿元投资,仅此就可以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十年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行之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海啸中再次登台。然而,最大的不同是,这次更加强调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使中国经济在危机中获得新的、持久的发展动力。

  (小标题)民生领域投资是“重头戏” 
                                
  对于中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安排,海内外高度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近日对4万亿元的具体安排作了披露:  
                                   
  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180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 
                                
  “4万亿元投资计划,包括今年新安排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重头戏都事关民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投资目标对民生的关注非常明显,比如建设保障性住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和推动灾后重建等占了相当大份额。 
                                
  以建设保障性住房为例,当前全国共有700多万户住房困难城镇家庭。他们收入较低,难以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只能采取中央补贴的办法,鼓励各地加快建设廉租住房。今年廉租住房建设一开始安排的中央投资只有20亿元,按照这样的进度,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而在今年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增加安排了75亿元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在未来两年中,整个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将达到2800亿元。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宣布的计划,将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并不是只有直接改善生活条件才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概念其实很宽广。”白景明说,还有许多投资,虽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但最终也会体现在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上,这也是改善民生。 
                                
  例如,随着灾后重建建设项目的迅速推进,四川地震灾区的人工小时工资几乎已经翻了一番;正在进行的京沪高铁项目建设,全线工作人员超过11.3万人。这些投资,其实都起到了改善民生、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成为经济发展新思路 
                                
  在经济增速连续下滑、“保增长”已经成为首要任务的背景下,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这种见效相对较慢的措施被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足以让人们感受到,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正在形成。 
                                
  “我发现,‘民生’和‘民生工程’等词汇近来反复出现在中央的会议、文件和讲话中。这不是解决眼前经济增速下滑的应急之策,而是一种立足长远的发展思路,抓住了要害问题。”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迅猛的发展,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确实存在不少历史欠账。这使得百姓在消费时顾虑较多,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这种发展模式,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今天,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了。 
                                
  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见效较快,但从长远来讲,促进经济增长还是要靠消费。而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存在的历史欠账,给百姓扩大消费造成诸多顾虑,消费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而借4万亿元投资之机,把资金投向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领域,既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又逐步为进一步提升消费扫除障碍。 
                                
  今年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有所加快,创近年来最好水平。但多年来,消费占中国GDP的比重一直低于40%。相比之下,美国是70%以上,发展中国家一般也超过50%。 
                                
  “要扩大消费,一是要让大家手头有钱,二是要让大家有钱之后还敢花。”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中低收入人群有很强的消费愿望,但收入较低、顾虑较多,扩大消费最扎实的做法是减少中低收入人群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同时增加他们的收入。 
  中国经济将由此获得持久发展动力 
                                
  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其实并不局限于这4万亿元投资中。从医疗卫生改革到提高养老金标准,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到扩大社保覆盖面,中国正在全面采取措施,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 
                                
  有关部门已经宣布,将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提高对农民的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明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按照当地2008年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10%左右增加;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用财政补助的办法支持彩电、冰箱等家电“下乡”,预计可拉动近万亿元消费。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终于“出炉”。意见强化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投入,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一张覆盖城乡全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网络,让人们充满期待。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等巨大开销压力的逐渐减缓,消费这台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发动机,将会迎来一个高速运转的时期。 
                                
  “当前中国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双加速’阶段,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理清思路、着眼长远,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危机中蕴涵着巨大的机遇。抓住这种机遇,就会迎来新的飞跃。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每战胜一次危机和挑战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消费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发达国家低30个百分点左右。这既是不足,但也是强大的结构性增长空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是增长的潜力和动力。 
                                
  “让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这种分享,又会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不竭的动力。这会是一种良性循环,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希望所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指出。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