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分析 > 哪条产业链能得煤化工天下

哪条产业链能得煤化工天下

日期:2011-3-1 10:34:52

哪条产业链能得煤化工天下

 

    如果要问 “ 十一五 ” 期间 , 哪个化工产业最热 , 答案无疑是煤化工 。


    如果要问“十二五”期间,哪个化工产业可能最热,答案无疑还是煤化工。


    “十一五”期间,我国煤化工多项成果创造了世界第一,特别是世界首套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示范项目全部完成,成为全球煤化工产业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十二五”期间,伴随着各省煤化工规划的陆续出台,一场现代煤化工的产业链战争已经悄然打响。记者了解到,全国有近20个省(区、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煤化工打造成支柱产业。根据各省的初步规划数据,总投资额将超2万亿元。


    各省在“十二五”期间投资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现代煤化工五大产业链上。但哪条产业链最终能够胜出,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煤制油产业化仍会慎重
 

    从全球战略角度考虑,煤制油在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总工程师舒歌平表示,目前神华已经投产的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的完全成本在每吨3000元左右,按照热值换算,相当于国际油价47.5美元/桶时的成本。如今,国际油价已突破100美元/桶。不少专业机构都预测,在“十二五”期间,油价仍会保持高位。因此,煤制油具有成本竞争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目前有诸多煤制油项目在做前期规划。根据记者统计,目前国内预期产业化的煤制油项目有9个,规模达年产3820万吨油品。据此测算,国内目前的煤制油项目投资额将达到3800亿元左右。


    但是,不少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煤制油的发展还是应该慎重。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煤制油能量转化率及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1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10吨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应对不时之需的战略性技术储备,不宜作为产业化发展方向。


    其次,目前的煤炭价格尚未完全考虑安全生产成本和环保因素,未来煤炭完全成本的显性化会使煤制油的成本优势缩小。这也会在未来几年大大增加煤制油的生产成本。


    因此,政策对于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始终持谨慎态度。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接连颁布了多道禁令,一律停止实施其他煤制油项目。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政策对煤制油的谨慎态度还将延续。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此前就表示,现在国际上石油的资源尚非常丰富,煤炭的转换效果如何还要经过示范,用煤炭去替代石油的经济性有待评价。现有的煤制油等煤化工工程“十二五”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图片上的人手托的是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成品。 (燕雁 摄)


煤制烯烃有可能产业化


    烯烃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化工行业水平的标志。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国际上传统的石油制烯烃工艺,能运行百万吨级烯烃项目。


    石油价格的上涨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催生了我国煤制烯烃产业的兴起,其中煤基甲醇制烯烃极具吸引力,并有望部分替代传统的烯烃产品。目前,除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外,省级核准的煤制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还有2个,分别是神华宁煤集团52万吨/年和大唐集团5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国内其他在建和规划建设的煤制烯烃能力约1856万吨/年,加上上述国家和省级核准的示范项目,目前国内共有在建、拟建以及处于规划阶段的煤制烯烃项目29个,烯烃产能达2018万吨/年。


    “十二五”期间,我国对乙烯产品仍将保持较高的刚性需求。因此,煤制烯烃有望具备产业化条件。


    一是煤制烯烃有先进技术提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甲醇制烯烃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突破了以催化剂为核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终于打通甲醇制烯烃技术链条。2010年5月,大连化物所又研发成功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II)并完成工业性试验,进一步提升了甲醇制烯烃的经济性。在“十二五”期间,这些技术还将得到优化和完善,为煤制烯烃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煤制烯烃工业项目打下了基础。2010年8月8日,世界首套年产60万吨甲醇制低碳烯烃工业装置在包头神华投料运行一次成功。截至“十一五”末,神华、大唐的煤制烯烃项目都已成型。而其他著名企业,如陶氏化学、道达尔、中石化也都介入该领域。目前国内已有多套大规模装置在运行。因此,“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煤制烯烃将拉开产业化序幕。


    但是,煤制烯烃要真正产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还面临较多的制约因素。很多煤制烯烃装置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水资源、环保、技术等多重约束正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路线烯烃仍将处于主导地位,而煤制烯烃主要是起补充作用。政策将根据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实行总量控制,适度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说。


煤制乙二醇或成新亮点


    去年底,一则新闻在我国乃至全球精细化工领域引起轰动,那就是,全球首套工业化示范装置——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公司煤制乙二醇项目一期工程、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顺利打通全线工艺流程,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


    目前,煤制乙二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开创了乙二醇生产新的原料来源,煤制乙二醇的工业示范被列入石化振兴规划。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乙二醇市场成熟,价格较高,煤制乙二醇盈利前景良好,或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新亮点。


    首先,国内乙二醇的供需缺口较大。乙二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国内市场缺口为每年500万吨。如果这500万吨逐步转向由煤头制造来替代,对应的则是约500亿元的巨大投资市场。一份业内研究报告也显示,到2012年,我国乙二醇的总产能为460万吨/年,按照开工率75%计算,产量应该在345万吨左右。而需求方面,预计到2012年,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将超过1050万吨,供需缺口将达到705万吨。我国目前建设和规划中的煤制乙二醇项目累计已达300万吨产能。因此,煤制乙二醇未来10年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一些新的项目正在逐渐进入量产阶段。目前,有众多公司纷纷上马煤制乙二醇项目。新年伊始,各地又传来上马乙二醇项目的进展消息。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总承包合同。最近从内蒙古也传来消息,呼伦贝尔市计划建设年产4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目前该项目处于备案阶段。


    “煤制乙二醇技术十分适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国情。但我国煤制乙二醇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国内的一体化石化企业,也包括中东地区以低价乙烷或者石脑油生产乙二醇的企业。在“十二五”的前几年里,我国对乙二醇的市场需求将稳步上升,煤制乙二醇的生产成本、工艺技术的可靠性,以及装置能否实现稳定运行将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山西化工行业协会煤化工专家白玉祥分析指出。 
 

 

图为河南一家企业的乙二醇项目建设现场。 (唐中 摄)


煤制天然气将会规模化


    从2010年以来的情况看,煤制天然气是我国新型煤化工的重要方向,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和山西等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拟建的煤制天然气规模已近1000亿立方米,大概需要5000亿元的投资额。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5个煤制天然气项目,我国规划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规模已经超过300亿立方米,总投资超过1800亿元,成为继煤制油之后的煤化工领域投资热点。在“十二五”期间,以煤为原料生产天然气,将会作为液化石油天然气和常规天然气的替代和补充。


    从另一个角度看,煤制天然气适应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可纳入“民生工程”。这使煤制天然气在政治上得分。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000亿立方米/年。但即便是这个数字,也仅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左右,远低于当前世界平均24%的水平。


    与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技术尚未成熟,需要通过工业化示范来验证相比,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的意义主要是在经济性和运行管理上,技术问题相对少一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在重点地区适度、规模化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可行的。煤制天然气如今也已经具备了相当可观的盈利前景。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和新疆的煤制气成本在每立方米1元~1.5元,加上管输费用也不过每立方米2元~2.5元,而西气东输二线城市门站平均价格为每立方米3.28元。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得到的统一看法是,在新型煤化工中,煤制天然气的竞争力是最强的。

 


图为去年7月,大唐集团内蒙古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管道开始焊接。(郭新 摄)


煤制二甲醚产能面临大考


    二甲醚是甲醇的重要下游产品之一,在我国市场主要替代液化石油气用作民用燃气和替代柴油作为公交车燃料。从目前的生产形势看,全国各地已形成一批数十万吨到数百万吨规模不等的二甲醚制造基地。但据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十二五”期间,国内二甲醚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


    首先表现为产能过剩。甲醇行业已经把淘汰落后产能提上了议事日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淘汰甲醇落后产能300万~500万吨。作为甲醇的重要下游,二甲醚的产能过剩在“十二五”期间不可忽视。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煤制二甲醚的设计产能规模已经达到1000万吨/年。而自2009年以来,二甲醚行业的开工率就不足20%,很多企业成本倒挂、经营困难。2010年,国内二甲醚装置平均开工率小幅增长到27.85%,但考虑到庞大的二甲醚产能,这显得微不足道。


    其次,需求市场也上不去。二甲醚在2011年还将迎来一个重大利空,那就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标准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规定,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用只能纯烧。业内认为,这预示着二甲醚混掺液化气之路将被封死,会使本来就开工不足的二甲醚企业陷入更加低迷的状态。中国科学院煤化工专家王洋明确表示了担忧:“去年底从国家层面首次主导开展甲醇汽油推广试点工作,标志着甲醇汽油推广应用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在这种情况下,推广二甲醚汽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034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