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分析 > 2009年煤化工产业蹒跚前行

2009年煤化工产业蹒跚前行

日期:2010-1-7

2009年煤化工产业蹒跚前行

 

   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市场对于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以甲醇为例,2009年1~7月国内甲醇月度产量均为同比下降,直到8月份才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产量也首次出现正增长。1~10月,国内累计生产甲醇920.2万t,比去年同期下降4.7%。而随着石油价格的回落,二甲醚相对于液化气等石化燃料的价格优势消失殆尽,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1~10月,国内二甲醚产量只有约200万t,预计全年可实现
产量230万t,勉强达到去年水平,行业整体开工率只有30%。

   企业扩能热情不降反升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初国家出台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刺激经济增长。《振兴规划》颁布之后,一些石化大省(市)纷纷响应,出台了各自的石化行业振兴规划,其中部分煤炭大省不顾国内市场容量,趁机建设或规划了大批的煤化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投产的甲醇产能约为500万t/a,目前国内甲醇产能已经突破3000万t/a,在建和拟建甲醇产能更是多达几千万吨;投产的二甲醚产能多达300万t/a,拟在建二甲醚产
能也达到上千万吨规模。部分地区在示范工程尚未取得成功之前,突击规划了大批煤制油、煤制烯烃以及煤制天然气项目。目前,国内煤制烯烃拟在建和规划产能已经达到2000万t/a,煤制天然气也超过了300亿m3/a。如果这些规划项目均能够按计划投产,不仅会导致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也会把处于产业化初期的新型煤化工产业置于尴尬的发展境地。

   产品竞争力亟待提高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量石化产品以极低的价格涌入我国,对相关产业形成了严重冲击。以甲醇为例,尽管2009年国内甲醇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甲醇进口量却大幅度上升:1~10月,国内甲醇净进口量达到462万t,预计全年将超过500万t,同比增幅接近370%!
  另外,受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部分以替代石油为发展方向的煤化工行业,如二甲醚、甲醇汽油等饱受冲击,产品需求量和受关注程度均大幅度下降。综合各种因素,预计全球经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国际石油价格重回140美元/桶高价位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因此在一定时间内,部分煤化工产品将很难形成相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成本优势,其发展态势充满未知。煤制油、煤制烯烃以及煤制天然气等新型产业也正
感受着丝丝寒意。

   自主创新、产品工业化进程加快

  目前,内蒙的煤制油装置已经稳定运行半年左右,生产的油品已运往天津港外销;由中科院福建物构所联合江苏丹化集团、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的20万t/a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于2009年12月打通全流程,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新疆天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复旦大学合作研发的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中试技术通过鉴定;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
技术工业试验装置开发运行成功,既有利于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延伸甲醇产业链,缓解国内甲醇的供需矛盾。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

  对于煤化工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决策部门已经相当重视。近期,国家出台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相关产业政策,遏制传统煤化工产品的盲目发展,推动煤化工行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行业转变依靠投入大量资源、能源来维持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提高煤化工行业的经济发展质量,引导行
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 机遇与挑战并存

  放眼2010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仍将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在经济逐步回暖企稳的大环境下,国内市场对于煤化工产品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预计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消退,国际市场也将有所好转,对于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将缓慢上升。
  严格执行相关产业政策  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及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重点煤化工行业的准入条件、产品质量标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煤化工行业,未来3~5年内原则上不再新增产能。
  建立企业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针对部分煤化工产品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应尽快研究建立产业退出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必须淘汰的产能,要在能源、用水、信贷等方面限制其供应;对于明显过剩的高耗能、高污染产能,通过有效方式促其退出市场;对转产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行政审批(备案)、土地、融资等方面应给予支持。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通过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措施支持优势、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形成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国际有影响的大型煤化工企业集团,从而推动民族品牌建设,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行业引导,维护产业安全   推广园区化、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引导煤化工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煤化工产品进出口异常情况及其对国内产业影响的监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海外产业界的对话与磋商,依法采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维护公平贸易秩序和产业安全。
    推行责任关怀和循环经济,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 引导企业自发、主动地做好工艺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对重点煤化工产品实行从设计、制造、生产、储运、使用到废弃的全过程监控,改善行业的公众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水平,使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为节能减排做出积极贡献,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034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