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产品工业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氯碱产能稳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氯碱产能的迅猛增长带动和刺激了氯产品的快速发展,同时氯产品产能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也保证了我国氯碱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本刊组织策划的含氯化学品系列报道之PVC、环氧氯丙烷、甲烷氯化物、氯乙酸、氯化石蜡等产品篇分析(详见第21~30期),产能过剩似乎已成为绝大部分氯产品的共同现状,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工艺、危险品安全储运等时令口号也与氯产品形影不离,步履蹒跚的氯产品发展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怎样?本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诠释,希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勉。
产能迅速扩张
近年来我国氯产品产能快速增长,尤其2004~2008年主要氯产品产能翻番,甚至有些产品增长10倍或更高(见表1)。绝大部分品种均能满足国内需求,且逐渐呈现过剩的态势。
表1 国内主要耗氯产品产能变迁 万t/a
产品名称 2004年 2008年
聚氯乙烯 810 1530
甲烷氯化物 34 125
MDI/TDI 10 133
环氧丙烷 45 120
环氧氯丙烷 11 56
氯乙酸 13 52
硝基氯化苯 40 58
氯代甲苯 4 12
氯化高聚物 25 55
二氯苯 3 10
氯代异氰尿酸类产品 14 25
三氯氢硅 0.5 7
水平参差不齐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氯产品生产大国,但是在装置规模、工艺技术、产品档次和质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企业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中海壳牌环氧丙烷为25万t/a单套规模,而国内同时尚有多套1万~3万t/a规模在运行;潍坊亚星氯化聚乙烯规模为10万t/a,国内也拥有30套规模为0.2万t/a的生产装置。工艺路线方面,泰兴经济开发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醋酐催化氯化连续法生产氯乙酸装置,也有少部分企业采用醋酐催化氯化间歇法路线,而更多企业则采用污染严重的硫磺催化氯化间歇法生产;再如环氧氯丙烷,国内有产生大量废水的丙烯热氯化法、工艺技术并不成熟的醋酸丙烯酯法和近年来创新的甘油氯代法三种工艺路线并存。产品档次和质量方面,以二氯苯为例,扬农股份拥有世界级二氯苯生产装置,尤其是邻二氯苯产品质量可以达到99%以上,而其他众多企业产品质量不足90%,无法满足下游农药、医药工业生产需求;再如TDI产品,上海联恒TDI产品可以满足各种下游产品要求,而其他企业产品仅可用于软泡市场,在涂料和油漆领域几乎未能涉足;潍坊亚星聚化氯乙烯装置可以生产出10余种不同牌号产品,而其他数十家企业仅能够生产一个牌号产品。
上下游衔接不紧
我国氯产品行业盲目迅猛发展的同时,忽视了上下游产品的配套与衔接。如国内近50%的氯乙酸装置、所有氯代甲苯和氯化亚砜装置以及部分硝基氯化苯、氯化高聚物、氯代异氰尿酸类装置均没有原料液氯配套,完全依靠外购,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液氯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在液氯外购的同时,还需要外购国内紧缺的石油化工原料,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时期,他们的市场竞争力被明显削弱。
与原料配套相比,下游产品开发更为滞后,大部分氯产品装置缺少下游衍生产品,完全依靠市场销售,经济效益差且市场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没有下游产品配套或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氯产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大部分装置被迫停产;而上下游衔接比较好的、拥有下游产品链的氯产品生产企业则生存能力明显较高。
发展建议
结合当地资源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又现上涨之势,而且许多化工原料作为危险化学品物流成本不断增加,因此未来含氯化学品项目建设一定要结合当地资源。一是尽量利用当地原料资源,如液氯以及其他主要原料的稳定供应;二是充分利用当地下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如一些含氯农药、医药中间体尽可能在东部地区建设,可以方便进入市场,另外出口也相对便捷;三是根据项目不同选择不同区域进行发展,如一些高耗能的氯产品尽可能在中西部地区发展,而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尽可能在科技实力比较雄厚的地区发展等。
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化工生产安全和环保越来越重视,这对未来国内化工生产发展的影响将是长期性的,因此氯产品装置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国家安全环保产业政策。今后新建项目要采用相对清洁工艺,如氯化法钛白粉、醋酐催化法合成氯乙酸、二氧化硫气相法合成氯化亚砜、反应精馏法合成氯化苄、乙烯酮法合成氯乙酰氯、水相法氯化高聚物、非光气法合成异氰酸酯、过氧化氢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甘油氯代法合成环氧氯丙烷
等;同时在许多单元操作中推广普及清洁工艺技术,如绝热硝化、催化加氢、反应精馏、三氧化硫磺化、空气氧化、溶剂法合成技术等。
切合自身实际 氯碱企业在选择项目建设的时候,不能盲目追求高新产品,更不能追求一时效益特别好的产品进行建设,而应仔细权衡和分析自身资金和技术实力、当地资源、周边市场等实际情况,既不要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建设小规模的“大”产品,更不要在实力较强的情况下,建设大规模的“小”产品,而应该有针对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此外,在选择项目时也要考虑装置效益情况,同时更应该考虑装置的竞争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项
目选择不仅要切合自身实际,也要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发展国内市场有缺口的产品,坚持立足内需、兼顾出口的发展思路。
延伸阅读:主要氯产品发展建议
PVC:①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煤炭等资源的大型氯碱和PVC装置,应通过兼并重组,实施煤、电、盐等直接配套,PVC材料加工的一体化超大型PVC生产企业;东部沿海一些大型尤其是石化公司下属或者临近大型石化项目的大中型PVC企业,应加快石油化工与氯碱、PVC装置结合力度,部分企业可以考虑提供原料单体的商品量,甚至可以仅生产单体,以满足国内进口VCM/EDC企业的需求。②加大PVC产业精细化发展,研发与生产功能性、专用性、合金化等高端PVC品种如PVC专用料、PVC复合材料、医用PVC制品等;加大PVC下游产品开发如氯化聚氯乙烯等;实施PVC深加工战略,加大单体氯乙烯的下游产品开发,如聚偏氯乙烯树脂、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氯醚树脂等品种;延长PVC产业链,使产品更接近终端用户。
甲烷氯化物:①结合原料供应情况,谨慎选择原料路线,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不断实施,甲烷路线值得考虑;②结合当地的氟、硅资源,向下游氟、硅材料产品,尤其是磷化工产生的废渣氟石膏、磷石膏中的隐性氟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做到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和下游高档次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生产;③重视四氯化碳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环氧氯丙烷:①由于甘油氯代法相对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过程中废水量少,加上近年来全球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副产出大量甘油,国外主要生产公司未来发展趋向于甘油氯代法,但是生物柴油在我国刚刚起步,副产出甘油数量还比较少,甘油的供应量和价格有较大不可预测性,因此在路线选择上要认真调研,选择出相对于自己有优势的路线建设;②现有企业应配套建设环氧树脂装置,同时积极拓宽中间产品氯丙烯和烯丙醇的应用领域。
MDI/TDI:①国内需求尚有缺口,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鉴于目前非光气法工业化技术并不成熟,因此路线选择仍然是光气法工艺,未来新建装置应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方便副产物的处理与再利用;②应借鉴国外生产经验,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聚氯乙烯装置,不仅解决大量副产盐酸存在的严重环保问题,同时又做到氯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增强装置的竞争力;③积极关注MDI替代TDI的研究进程,维持国内两个产品产能比例合理化。
氯乙酸:①由于氯乙酸被列为剧毒化学品,运输和贮存要求比较高,目前生产企业一定要能够配套建设一个规模化下游产品,如用于草甘膦生产的甘氨酸或石油化工助剂羧甲基纤维素,可以有效提高装置竞争力;②针对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态势,要加大氯乙酸深氯化研究,将氯乙酸转化成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再进行深加工利用,如以三氯乙酸为原料生产农药毒死蜱中间体三氯吡啶醇钠就具有良好市场前景。
摘录:中国化工信息网站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034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