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分析 > 中国化工装备制造“十一五”规划

中国化工装备制造“十一五”规划

日期:2008-4-11
中国化工装备制造“十一五”规划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化工装备制造业是化工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些大型化工企业为满足化工生产建设过程中备品、配件或专用机械设备的急需,相继建立了一些有相属关系的机械厂或机修分厂,这些企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步形成规模。197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专用设备制造体系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决定将原隶属机械行业的一批相关专业的大中型企业正式划归原化工行业管理,化工装备制造业遂成为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化工装备制造业也逐步成长壮大,成为科研、设计、制造具有相当水平,供应、生产、销售渠道遍布全国,产品类别和型谱基本齐全的行业。进入本世纪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持续腾飞,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拓展,化工装备制造业正在满怀信心地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一、发展现状
1.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装备的化工装备行业也逐步成长壮大,从开始仅为化工生产企业提供备品配件,到制造整台设备,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能为石油和化工提供大型关键设备和成套装置,形成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制造行业。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4年化工装备行业(包括炼油和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国有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其他类型企业计380个,从业人数近8万人,现行工业总产值175.5亿,销售收入159.1亿,利润总额6.8亿,资产总计196.8亿,固定资产净值46.6亿,负债137.4亿,亏损企业68个,亏损额1.2亿。
    近年来,化工装备企业生产经营态势较好,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稳步增长,2004年实现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比2003年分别增长39.2%、38.5%、42.1%。
2. 存在问题和差距
    由于各种历史和客观的因素,化工装备制造业长期处在化工和机械两大行业夹缝中,艰难求生存,特别是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速度逐渐放慢:整个行业开始呈逐渐下滑的趋势。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装备部门,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速度应超前于化学工业本身的发展,工业发达国家基本是如此,但是近十五年来,我国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同期化学工业增长速度。
    二是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快:化工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且以低中档为主,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形成低水平重复和无序竞争,其质量、品种、规格、系列难于适应化学工业及相关行业需求升级的需要;高性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多,进口量持续增加;大型设备的配套能力和生产装置的成套能力较差,先进性与可靠性的差距更为明显,在石油化工、大型化肥和新兴的精细化工装置中,国产设备的比重依然较低;我国的化工装备的出口品种、数量和区域依然没有重大突破。
    三是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不高:长期以来,由于化工装备制造业自身的科技力量薄弱,科研经费不足,科研手段欠缺,对外科技合作不够广泛,导致产品研发能力较低,老产品换代和新产品发展缓慢,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速度不快,大部分企业缺乏竞争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缺乏著名企业及名牌产品。
    四是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一部分企业的铸锻和加工设备落后,检测和试验手段不完善,不配套,多数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造成产品质量差、消耗高、经济效益低;一部分企业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改造,仍然停留在手工作坊的初始阶段,严重缺乏后劲。
    五是没有形成一定实力的大型化工装备企业集团: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企业集中度低,过度分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于形成拳头,不能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大、效率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不少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影响,思想观念和经营机制转变缓慢,企业应变能力不强,发展受到制约。
    总的来说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与发展历史条件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体制性的。我国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起点较低,大部分是从设备维修起家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及后来的经济转轨时期,基本上是低水平扩张,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发展为主的路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没有形成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来发展的机制,不能较好满足石油和化工的需求,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困境,严重制约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推进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环境分析
1.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我国经济连续、稳步、高速增长及石油和化工快速发展,给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有诸多的有利条件:
(1)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给化工装备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给一些老的国有企业卸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逐步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便于轻装上阵,快速前进。
(2)石油和化工的持续高速发展给化工装备行业带来良好时机,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容量不断扩展,装备行业必然产销两旺,不断成长壮大,过去如此,今后也一样。
(3)化工装备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现有国有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其他类型企业380家,几十家科研院所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拥有近8万人的专业队伍,年综合生产能力100万吨以上,基础坚实,前程宽广。
(4)化工装备行业具有一支技术素质较高的、人工费用低廉的产业队伍,制造成本较低,在产品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占领和扩大海外市场。例如橡胶机械中的大规格轮胎硫化机(63 1/2″)国内每台均价约130万人民币,国外进口同类产品约需25万美元,国内价格比进口价低1/3,而且性能相差无几,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此外,凡是不依附于化工生产工艺的单体设备,如压力容器中的储存、换热和反应设备,在国际上都有很好的竞争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化工装备行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利的制约因素:
(1)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资本和技术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企业带来竞争压力,我们自身技术物质基础较弱,又不太熟悉游戏规则,使化工装备行业面临甚为严峻的国际竞争,部分企业生存和发展举步为艰。
(2)国有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历史包袱较重,削弱了竞争能力,在与国内和国外双重对手较量中一部分企业形势严峻。
(3)多数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应变能力较差,研发水平不高,缺乏创新能力。如全国300多家三类压力容器厂中约有一半企业都在重复生产一般的容器,处于低水平的价格竞争,没有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由于缺少明确的产业政策,加上投资体制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更加剧了这种态势的发展。
(4)化工装备制造原本是微利行业,近年来由于能源紧张引发的原材料涨价,对行业带来更大压力,据2004年行业统计,销售利润率仅为4.2%,其中炼油、化工专用设备只有3.4%。能源、原材料价格若在继续上涨,则企业更很难消化,雪上加霜。
2.国内外市场环境分析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对任何国家和企业都是无法回避的巨大挑战。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市场及其所需的装备市场也不可避免会处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之中。今后产品市场不取决于地区需求和原有的产需关系,而更多的是受价格、质量、性能、服务、企业信誉及其性能价值比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后所处的经济环境将会发生渐进的变化,一方面我国可以享受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好处,排除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种种歧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加入世贸组织在短期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不仅体现在相关产品削减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方面,也体现在包括化工装备行业在内产生的各种积极与负面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比较快,供需平衡关系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但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高附加值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东北与西北地区仍以资源型产品为主,市场的占有由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有无和多少转向主要取决于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我国在计划经济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进一步激化。国内主要炼油制品、化工产品将形成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其中纯碱、烧碱、轮胎、染料等产品需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化肥、农药、合成材料、基本有机原料等产品要在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保证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减少入关的冲击。
    化工装备市场的容量主要根据化学工业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现有固定资产折旧数量来决定。石油和化学工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近二十年来国家对石油和化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建设总投资中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重点是放在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环节上,主要注重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增加,其发展速度应保持和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基本一致,预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00 亿元。化工装备制造业应按此来研究与制定发展方向、速度和相关产业政策。
    目前,化工装备产品一方面是低中档产品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大量依靠进口,这种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局面,突出地显示了化工装备制造行业以低中档技术为主的产品和企业结构是无法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化工装备产品的性能、质量、品种、价格等各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备制造企业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而不少企业至今尚未形成具有内在动力和活力的机制去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产品结构升级调整缓慢,明显落后于需求结构的升级。化工装备制造行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不合理。近期应将高性能、高技术含量、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竞争力分析
    对于化工装备制造业,要深刻认识到参与国际竞争是一种必然趋势,必须切实把握自己的优势,对于自身的竞争能力要有一个客观的、科学地分析,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力争在不可回避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行业竞争力的优势:
    一是劳动力丰富,素质较好,人工费用低廉,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价格相比,具有长期的和稳定的优势。
    二是国内企业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价格比国外便宜,对降低制造成本和产品价格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是量大面广的产品技术性能够满足石油和化工的普遍要求,且有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并有进一步扩大的市场前景。
行业竞争力的不足:
    一是产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弱,新产品比重少,研制周期长,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占据有利地位,致使化工装备国产化工作目前难于推动,进口成套装置和大型关键设备仍然较多。
    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低,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等主要经济指标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差距很大。例如2004年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为20万元/人.年,而韩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为5.5万美元/人.年,不及他们的一半;销售利润率仅为4.2%,与国内其他行业和外国同行也都存在很大差距。
4. 需求预测和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形成了具有20多个行业、四万多种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的工业体系。据统计,2000年到2004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现行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为14%--16%,利润总额年均增长为21%,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2004年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约占全国工业的12-14%,实现利润占全国工业的四分之一。所以,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悉石油和化工“十一五”的战略重点是放在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环节上,主要是注重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增加,其发展速度力争在7%左右,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保持一致,其中原油产量平均年增长3%--4%(含国外份额油);天然气产量平均年增长18%--20%;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发展速度约为8%。
    据有关部门预测,石油化工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炼油和乙烯是其龙头和核心。炼油主要是调整结构,提升炼油加工水平和效率,乙烯要增加生产总量,形成若干世界级的乙烯生产基地,并提高以聚烯烃为代表的合成树脂的比例,加快合成纤维原料和单体的发展。今后农用化工会进一步得到发展,化肥主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速原料路线和技术路线的转变,降低成本,提高复合肥料比例,氮肥主要是提高技术水平,节能降耗,对以油为原料的大中型氮肥企业进行原料路线转变,对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企业采用当地廉价煤和先进的煤气化技术进行改造,在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还将建设一些大型氮肥装置。磷肥工业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改造和扩建,加快云南、贵州磷复肥基地建设。钾肥工业要努力提高国产能力,加快青海、新疆钾肥基地的建设。农药工业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档次,重点发展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新品种和地下害虫防治剂,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的新型制剂将会成为开发的热点。为汽车、电子、建筑等配套的精细化工产品和新型材料,需求量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分析,今后随着汽车工业崛起,势必带动轮胎工业的发展,而子午线轮胎仍然是我国轮胎工业的发展方向,全钢丝子午胎、半钢丝子午胎将会有较大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外国投资石油化工行业仍是热点,例如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项目,包括基础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还有传统的优势产品,轮胎、涂料、染料、农药等项目。
    另外,我国加入WTO以后,为化工装备出口创造了机遇,尤其是以双膜定型轮胎硫化机为代表的橡胶机械出口前景看好。
    按照上述预测和分析,“十一五”期间,化工装备行业将是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初步预测化工装备行业有如下几种发展趋势:
(1)传统的名牌优势产品仍有较好的市场,例如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装置中的高压容器等重大设备。
(2)石油化工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项目需要的设备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化肥装置中煤浆气化炉(德士古炉),橡胶机械中的子午胎设备,大规格密炼机、冷喂料挤出机、裁断机、定型硫化机等。
(3)节能高效单元设备将是化工装备的发展趋势。节能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节能高效单元设备是行业的优势,今后有很大的市场需要,应作为很重要的产品发展方向。
(4)环保设备开发创新是化工装备新的增长点。装备企业要下功夫研发一些废气、废水、废渣处理和综合利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
(5)石油化工装置规模化带来设备大型化,例如聚氯乙烯装置需求的聚合釜达到85~110m3,农药、涂料、医药企业需要的搪玻璃反应罐及储罐都趋向大容积,纯碱和磷肥企业需要的过滤机也向大规格发展。
(6)出口产品和替代进口产品有很大潜力,例如橡胶设备中轮胎定型硫化机等出口有很好的前景,子午胎主要设备替代进口,价格上有很大优势,烧碱装置中的离子膜电解槽,有较好的市场需求。
(7)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储运设备有特定的市场份额,铁路槽车、汽车罐车品种将不断扩大,以满足不同石油和化工产品运输需要;集装箱运输方兴未艾,是扩大出口的方向。
三、“十一五”发展目标
1. 发展方针和思路
“十一五”化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我国已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源,国家对本国企业所给予的保护已经基本取消。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对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在技术标准、市场经营规则、管理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要求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改革开放将加大力度,市场化程度将日益提高,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生产要素将基本由市场配置。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在体制、机制、结构方面必须加速做出相应的调整,首要任务是提高国际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化工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新观念,适应新形势。以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企业的改组、改造和产业的结构升级,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努力增强开发能力,加快发展市场急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培养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协作配套能力,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力争经过5-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为实现化工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 发展目标
    根据“十一五”期间化工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确立的发展思路,初步提出下列五个发展目标。
    第一个目标:经济总量。按照全国装备制造业的规划,经济总量要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进入世界前三位(现排行世界第五,进前三位就意味着仅次于美国、日本)要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的基地。化工装备行业是整个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总量上也应随全国装备制造业的提升而相应增加,同步发展。
    第二个目标:创造条件,完善和壮大具有先进装备制造业特征、结构合理、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培育2-3个集产品设计和开发,工程成套、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成一些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优势产业集群。
    第三个目标:行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要有明显提高,大型骨干企业要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同时要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开发。
    第四个目标:重大技术装备要立足国内,要依托重大工程,对大型合成氨装置和尿素装置、磷复肥装置、大型乙烯装置、大型纯碱和烧碱装置以及化工单元过程中的大型化设备,组织攻关研制,力争在“十一五”有重大突破。
    第五个目标:要加大产品出口,争取在“十一五”期出口产值由目前10.7亿人民币翻一番,甚至更多。
3. 发展重点与布局原则
    在“十一五”期间,化工装备制造业要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思路及石油和化工规划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确定本行业的发展重点。
(1)要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要把重大装备国产化作为振兴化工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要紧紧依托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联合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速石油和化工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提高先进装备的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
(2)要继续坚持发展化工专用设备,包括化工单元操作设备和橡胶机械。化工专用设备是化工装备的传统优势,已有相当基础。今后需以技术升级为主要内容的产品结构升级,大力推动专业化和设备大型化生产。
(3)大力发展名牌优势产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节能、环保产品。化工装备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批名牌优势产品,在“十一五”期间应继续做大做强,同时要开发出更多满足石油和化工装置需要的新型优势产品,
(4)继续鼓励出口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扩大出口。化工装备出口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和一定基础,今后应按照国际贸易规则,重点鼓励轮胎定型硫化机为主的橡胶机械、搪玻璃反应釜、化工工艺过程专用容器设备的生产和出口。 尽量减少进出口逆差(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4年化工机械设备进口28.8亿美元,出口5.4亿美元)。
(5)积极创造条件组建有特点的整体实力雄厚的化工装备企业集团。目前行业中的企业多数为大而全、小而全,产品重复、力量分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单力薄,今后应组建有特点和竞争力的专业装备企业集团。
根据以上发展重点,对化工装备行业的布局意见如下:
(1)继续鼓励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化工装备企业的持续发展。利用现有较好的基础,不断推动技术进步,继续把适销对路的产品做大做强,提高整个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2)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型化工装备企业的骨干作用,这些企业建厂较早,基础较好,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包袱仍较重,观念陈旧,产品不适应,要利用近年国家对振兴东北的扶持政策,调整好产品结构,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
(3)积极扶植中西部地区化工装备企业的健康成长。利用国家对中西部的政策和区域的资源优势,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努力吸收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国内民营资本,为化工装备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新产品开发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厂,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5)努力推动优良资产重新组合。根据产品特点和优势,用经济和行政手段推动优良资产重组。在企业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中,要妥善解决大中小生产规模相结合及主机与零部件配套件的协调发展。
(6)淘汰落后产品,限制一般产品,避免重复建设。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技术进步及产业政策的要求,及时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品,限制技术含量低、重复类同、市场需求量不大的产品;限制一些装备条件差、规模小、能耗高、有污染的企业生产。
四、政策措施建议
    化工装备制造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石油和化工的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在“十一五”要得到长足发展,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需要政府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企业需继续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使化工装备行业能满足石油和化工行业对装备的需要。
1. 努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化工装备行业科研设计力量薄弱,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进步缓慢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资料,新产品产值14.5亿,占全年工业总产值175.5亿的8.2%,远远低于其他行业,比世界上先进国家相差更远。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主要机械产品中达到世界水平的不到5%,制造技术及装备与国外大体有15年的差距。要改变目前状况,装备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装备技术政策、新产品项目立项和资金、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2. 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关系到提高国家的综合制造水平,是一项难度大、周期长、多方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除了装备企业的制造水平和业主的认同及密切支持配合外,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机电设备及进口管理、财税政策等诸方面给予支持,给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
3. 国家要加大对化工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技术改造、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化工装备行业是一个小行业,存在的问题很多,资产负债率高,多数企业得不到技术改造,固定资产净值很少,利润微薄。据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负债137.4亿,资产合计196.8亿,资产负债率为70%,固定资产净值46.6亿,仅为总资产196.8亿的23.6%。利润6.8亿,仅为销售收入159.1亿的4.2%,其中炼油化工设备只有3.4%。鉴于化工装备行业上述状况,大部分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参照铸锻件产品增值税先征后返的办法,给化工装备企业注入一定经济活力。
4. 原材料涨价对化工装备制造业带来很大困难
    化工装备制造业主要消耗钢材,材料成本一般占制造成本的60—70%。由于近几年钢材不断涨价,加大了企业的制造成本,原本很小的利润空间几乎被材料涨价给挤没了,建议国家要从宏观上遏制能源和原材料涨价的势头。
五、2020年远景规划设想
    五十多年来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由于思想观念和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有待开发和充实的空间,迫切需要脚踏实地和胸怀宏志地去追赶,缩短与发达国家同行业的差距。目前,无论是行业的外部环境,还是市场需求,都是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把握时机,树立目标,奋力拼搏,以2004年度不完全的统计为基础,在未来15年内,即到2020年提出如下远景规划设想:
1.不断提高化工装备行业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技术素质,更新改造陈旧设备,加强科学管理,调整企业结构,使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04年20万元/人.年提高到50万元/人.年,即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
2.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化工装备的质量,不断推进化工装备更新换代,不断填补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空白,不断提高化工装置的配套能力和成套水平,提高我国化工装备的自给率,到2020年力争达到90%以上;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国化工装备价格低廉、技术适中、适应性强等特点,不断扩大出口,力争从2004年的5.4亿美元提高到30亿美元,每年出口递增速度在10%以上,力争我国化工装备进出口贸易额基本平衡或略有顺差。
3.加速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完善科研手段,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引进必要技术,努力提高老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研发能力,掌握石油和化学工业需求量大面广的各类重型容器和关键大型机械设备的设计能力和核心制造技术,力争2020年化工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前十年的水平。
4.运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资产为纽带,加速化工装备企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形成2~3个大型企业集团和主机、辅机及零部件相协调的专业化合作的行业新面貌,并造就一个集产品开发、配套制造、装置承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跨国的企业集团。
结    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完全履行加入WTO组织义务和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化工装备制造业既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全行业应当适时利用当前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新高潮,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前进,为加速完成“十一五”国家对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以我为主装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宏伟目标。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034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